根據最新的政策變動,環境影響評價(環評)不再強制要求特定的資質。這標志著環評行業的準入門檻降低,市場競爭加劇。以下是詳細的解釋:
2018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部令第36號公布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管理辦法》,該辦法規定了環評機構的資質條件、申請與審查流程等內容。然而,2019年11月1日,隨著新的管理措施的實施,取消了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資質行政許可事項。這意味著,建設單位可以自行委托技術單位編寫環評報告,而無需該單位具備特定的環評資質。
環評資質取消后,環境咨詢公司數量呈現爆發增長格局,行業內一度出現野蠻生長、劣幣驅散良幣的局面。這種情況下,對環評機構的綜合能力要求更高,承擔的責任也更多。市場主體增多,環評師需求量隨之增加。
雖然環評資質取消了,但環評師的從業環境變得更加規范!在國家支持下,環保行業前景很好,但是卻有機構一己私利,破壞整個市場規則。所以環評資質取消是一個好的開始。隨著時間的推進和市場的整合,環評行業也將逐步走向正規,改革紅利也將逐步呈現,未來環評從業者的職業尊嚴和職業素養都將全面提升。
盡管環評資質不再是必要的條件,但環評報告書(表)仍然需要由具有相應技術能力的機構編制。因此,即使沒有官方認定的資質證書,環評機構或環評師仍需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以確保環評工作的質量和有效性。
環評資質取消后,環評業務充分市場化,競爭自然更加激烈。高端市場仍會被大型環評公司把持,但由于資質類別等壁壘的取消,競爭也會更激烈,最終導致環評公司及環評人員收入下降。
雖然環評不再強制要求特定的資質,但相關機構和個人仍需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技術能力來開展環評工作。在這個新的市場環境下,所有的參與者都需要遵守公平競爭的原則,不得設置限制性和不合理門檻。